第三百一十九节松散的盟军

  德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界,按照希特勒的想法,德国应该是跟他们争夺世界的,但现在德国不但没有争夺世界的能力,连争夺欧洲领导权的能力也没有了,现如今的德国只能是苟延残喘,虽然有300多万的军队,而且还能够动员一百多万,加起来没准儿还能够凑够500万的军队,但德国没有实力把他们武装起来,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只有最强的时候的20%了,这还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的一个数据,如果单独靠德国自己的话,恐怕连10%都没有,美英联军的战略轰炸实在是太厉害了。
  每当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,希特勒都是一脸的痛苦,恨不得把美英联军的飞行员都给打死,如果没有他们那么强悍的战略轰炸的话,德国又怎么可能会到现在这个情况呢?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,根本就是难以置信的衰弱,普通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,这主要也是因为德国跟华夏闹翻的问题,原来德国跟华夏交好的时候,华夏总能够运来一些粮食的,华夏国内并没有战事,而且华夏的老百姓又比较勤劳,主要是华夏的单产量比较高,每年都能够支援给德国一批粮食,自从德国靠向美国之后,华夏方面就掐断了这一部分粮食,让你们跟你们的美国爸爸去要粮食吧。
  美国方面刚开始说的是很高兴的,他们说他们可以给德国运送粮食,但是当美国的商船被击沉之后,美国方面就减少了给德国的补给品,美国人总是会说大话,因为说大话也不会收税的,美国要给苏联和英国供应粮食,现在又要给德国供应粮食。
  如果这样计算的话,美国需要给整个欧洲供应粮食,虽然美国的粮食产量也不少,但是美国有那么大的能耐吗?澳大利亚地区也是生产粮食的,但是澳大利亚的粮食没有办法运到欧洲,很多粮食都在澳大利亚腐烂了,当初华夏打下苏伊士运河的时候,英国方面就已经是有这个感觉了,当南非地区也被华夏打下的时候,澳大利亚就真的跟英国断绝了联系,就算他们想要走远路,南非地区也不会让他们过去的,除非得让我更长远的路,但是对于一艘普通的商船来说,他们没有那么长的航程。
  澳大利亚商人曾经开辟了一条航线,他们会航行到南美洲的南部,然后从这里再前往欧洲,虽然花费的金钱多了一点,但是他们也能够把粮食运往欧洲,也算是一条支援路线,当华夏在阿根廷有了自己的军事基地之后,这条路也算是堵死了,澳大利亚已经催促美国人了,希望他们可以快点结束阿根廷地区的战事,不就是一点儿华夏军队吗?为什么打了那么长时间还没有结束呢?美国方面也有自己的苦衷,这可跟墨西哥不一样了,墨西哥只有两三万华夏的军队,这里可有将近20万华夏军队呢,再加上阿根廷的军队,可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。
  经过了几次的尝试过后,澳大利亚人也就不那么执着了,虽然他们都是从英国出来的,但是美国人也给他们说了,英国越衰弱,对你们越有好处,你们澳大利亚虽然独立了,但是你们在外交和军事上还是要依靠英国人的,如果英国越发的衰弱,那你们澳大利亚以后可能会成为英联邦的核心的,也正是美国人的挑拨离间,让澳大利亚人觉得这有可能是真的,所以这些家伙对于援助英国也就不那么上心了,但是经过了这次美国失败之后,澳大利亚对美国的信心也有所动摇了,美国这几年好像没有取得过什么胜利。
  世界各国人都跟澳大利亚人想的一样,如果硬要说美国取得的胜利,恐怕就是对墨西哥的战役了,让华夏所有的军队从墨西哥撤离,不过美国真的取得胜利了吗?好像是华夏主动撤离的吧,而且华夏军队还入侵了美国南部,给美国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袭扰,现在很多美国老百姓还感觉到害怕呢。
  当时的时候,美国人经过了大肆宣扬,认为华夏要在南美洲撤退了,谁知道华夏人转了个弯儿,从阿根廷地区登陆了,而且在阿根廷地区还发展了很长时间了,现在还把整个阿根廷给武装起来了,阿根廷人说话腰板儿也挣了不少,这让很多南美洲的国家都有些羡慕,是不是我们也应该跟华夏人合作呢?美国人已经给他们说明白了,你们这些人不管是跟谁合作,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的,最终你们都是一个代理人而已,别以为华夏真的会给你们权利,只是说话好听罢了,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,你们以为你们会能够得来真正的权力吗?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  除了这些国家之外,信心动摇的就是大英帝国了,在大英帝国的心中,他们就是最为强大的,其次就是美国人了,后来他们也承认了美国人的强大,虽然华夏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,但是在大英帝国的心中,华夏仍然是上不了台面的,没有办法跟他们争夺世界的控制权,大英帝国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套,但是这一次失败之后,大英帝国的信心终于动摇了,他们第一次感觉美国人有可能取得不了全世界的霸权,很有可能全世界的霸权会流落到华夏人的手中,英国是第一个敲开华夏大门的国家,也是第一个给华夏带来屈辱的国家,恐怕双方是没有办法进行和谈的。
  英国人非常清楚这一点,从上一次华夏进攻就能够看得出来,虽然双方有一定的合作,但更多的还是对抗,所以大英帝国无路可走,必须得纠结起自己的所有力量,跟华夏拼到底,就算美国跟华夏和谈了,英国也没有办法跟华夏和谈,他们之间的恩怨实在是太深了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