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银错_分卷阅读_46

  上次他过于沉溺把她弄哭,就是拿头痛来搪塞她的。她似乎已经记住了,只要这样就说明他头痛,不能怪他。
  他忽然心酸,把她搂进怀里亲吻她,“对不起,我莽撞了。”
  她笑了笑,“不用道歉,我知道你累。”
  他很久没有说话,婉婉以为他睡着了,他却突然说:“我手上有兵。”
  她吃了一惊,愕然看着他,他坐起来,垂头丧气说:“我有兵,每个郡县都有。现如今局势太混乱,那些藩王个个虎视眈眈,如果照着朝廷的说法办事,说不准哪天睡梦里就被人割了脑袋,我不得不防。”
  他这么坦诚,她倒平静下来,“只是为了自保,是吗?”
  他点头,“只是为了自保,必要的时候可以勤王。”
  她松了口气,晏晏笑起来,“这就好,你越性儿同我说了,我就不用瞎猜疑了。”
  她偎过去,柔软的身体像上好的缎子,密密缠绕住他。他心虚又愧疚,即便一切暂停,图谋依然存在。这样一次又一次欺瞒她,不知道将来她得知真相后,会是怎样一番可怕的景象。
  第51章 高城望断
  余栖遐那里半个月后有了回应。
  那时婉婉正蹲在笼子前喂她的松鼠,铜环进来通传,说余大人到了。她站起身擦了擦手,穿过落地罩到了前殿。
  余栖遐上前揖手,“殿下那日命臣查办徐州等地的兵力,派出去的番子昨儿夜里回来了,臣赶早进来禀告殿下。各郡县除了衙门配备的人力,戍守的守军上,钧超过朝廷限制的数量。据番子统计,大约每处一千人左右,按南苑封地二十六县算,至多两万六千人。”
  她绕室沉吟,“两万六千人……加上你上回探得金陵的卫军、边兵及水师,林林总总揉到一起,大约五万人,是么?”
  余栖遐道是,“五万人马,只多不少。”
  “五万人,能干什么?”她蹙着眉头攥起了拳,“南苑地广,把人集中在一处,倒甚为可观,但若是分散,似乎不足为惧。我眼下庆幸的是那些人不过步军、骑军,陆地悍将不怕,怕的是那五万人运作水师。新江口停着那么多的战船,万一水上失控,直下天津,京城就可危了。”
  余栖遐微微抬起眼来,听她分析用兵和战线,那样头头是道,竟不像个闺阁里的公主。
  不过到底有私心,前一刻还未雨绸缪,后一刻又松懈下来,落寞地靠着螺钿柜道:“他上回和我说了,我知道他也是为了自保。南苑还有个我,会私下探查他手上的人马。其他七王那里呢,谁担保他们没有一兵一卒?”
  余栖遐道是,“殿下暂且不必忧虑,我大邺两百万雄兵,藩王就算手握五万,不过沧海一粟,无需介怀。只是臣怕……”
  她见他犹豫,让他但说无妨。他掖着袖子又道:“祁人兵士有个习惯,闲时务农,看来和常人无异,一旦战起,便可八方聚拢,披挂上阵。所以王爷究竟有多少兵力,根本说不清楚。”
  她怔住了,忡忡道:“你的意思是,咱们查他,全是做无用功么?”
  余栖遐露出了个无奈的表情,“确实如此。但殿下也不必往坏处想,没准儿王爷手上确实只有这么多人,也未可知。臣还是要劝殿下一句,朝廷里有皇上呢,战也好,和也好,都是男人的事,殿下只要保重自己。这两头,一头是您的皇兄,一头是您的驸马,将来无论如何,您总是安然无虞的。”
  她听了一笑,嘴角的弧度扭曲,可能并不应该称之为笑。
  “安然无恙……内承奉,你当真这么觉得吗?覆巢之下焉有完卵,不论哪头招损,对我来说都是灭顶之灾。我最希望的还是维持现状,现在这样儿多好,我想和王爷好好过日子,还想要个孩子。我以前总是觉得寂寞,身边才刚热闹些,不愿意这么快就走到头了。”
  铜环在一旁笑着解围,“殿下真是的,越说越唬人了。您前儿还和我说的,容得下他手握五万兵马,如今这数儿和您预想的差不离,怎么又愁起来了?”转头嗔怪余栖遐,“余大人也是的,别把殿下往那上头引,没影的事儿,叫你三言两语的,把人吓出病来。今儿闲在,余大人陪殿下杀两盘吧,我叫人搬棋桌来,坐在槛窗底下,那里有风。”
  余栖遐听了忙道好,“是臣莽撞,在殿下跟前说这些。”
  婉婉却摇头,“人都说糊涂是好事儿,糊涂人有糊涂福么,我倒不这么看。我宁愿时时刻刻明白着,事到临头不至于慌张。”她笑了笑,“帝王家就是这样,倒驴不倒架子。有个词儿叫从容赴死,死也得死得有风度,有风骨,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训诫。”
  屋里的人听着,其实都有种说不上来的味道。她把江山社稷看得很重,皇上的治世却带着玩世不恭。有时候铜环也劝她,结果她的话让她哑口无言,“慕容家这辈儿里,就剩咱们这一支了,哥哥的江山守不住,怎么传给底下孩子?我不是为他,我是为慕容。我的儿子将来要与那些皇子们为臣,我呢,自然也要与哥哥为臣。”
  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仰,信仰得太久变成执念,她的忧国忧民在到过怀宁之后更甚了。大邺成了这样,和开国时的盛世相去甚远。子孙留不住祖宗基业,将来下去了怎么有脸认门儿!
  围棋不想下,棋盘也不用摆了。她说今儿没兴致,“我看池子里的荷花开了好些,去那儿赏荷。”
  余栖遐躬身告退,她到镜子前拆了头,拿一支金雀钗绾了头发,独自往湖边上去了。
  将近六月,天气一日一日热起来,太阳当头的时候已经没法儿出门了。这是她来江南后的头一个夏天,南方的气候果然比北方来得分明。还好湖上有长廊,廊子顶上铺稻草,她挑着一根钓竿儿打算找地方下饵,感觉有风窜进裙底,湖上凉风习习,是个消暑的好去处。
  她和那些“怯轻寒,莫凭栏”的女孩子不同,别人打秋千、斗草的时候,她宁愿钓鱼钓螃蟹。她身子骨很健朗,试过两次不畏寒,所以湖鲜煮好后,蘸着酱料也敢吃。上回她吃蟹,被澜舟看见了,大惊小怪地嗳了声,“这东西多脏”!她怨怼地瞪着他,心说这孩子不会说话,她都好几个进了肚子,他说脏,分明是不给面子。
  她把剩下的两个推到他面前,“这是我亲自钓上来的,天底下没有第三个。来得好不如来得巧,赏你了,你吃吧。”
  澜舟是个怪孩子,他不喜欢吃这种东西,但听说世上没有第三个,悄悄看了她一眼,“额涅没给阿玛留?”
  她摇摇头,“你阿玛还不让我钓鱼呢,说想吃什么吩咐厨子。集市上买的哪有我自己钓的好吃!”她掰开一个,指指里面的黄儿,“看看,多壮!”
  澜舟知道蟹的精华在黄儿上,他小心翼翼剔到她碟子里,“儿子吃身子就成了,额涅吃这个。不过要仔细,这种东西性寒,少吃为妙。”
  小孩子家家,弄得老夫子似的,她也感叹这孩子可怜,几乎没有童年,从懂事起都把他当大人,王府里的日子也像宫里一样不好过。
  他吃螃蟹,吃得温文尔雅,起先还有点怕,后来似乎吃出味道来了,笑着说:“下回额涅去的时候叫上儿子,到时候儿子钓螃蟹,额涅在边上解网兜就行了。”
  她那个擅钓螃蟹的独特爱好被良时知道了,嬿婉湖里本来蟹少,很难钓着,为了不扫她的兴,从外面买了十篓子倒进湖里,弄得夜里月亮一升,湖边上尽是沙沙闹螃蟹的声音。
  唉,抛开那些不如意,其实她的生活真不错。做人应该知足,她常想是不是太较真了,才把自己弄得那么累?
  她在一片阴凉里坐了下来,裙片薄而纤巧,被风一吹飘进了水里,浑然不觉。钓螃蟹她有绝招,拿猪肝挂在绳上,因为太经吃了,通常不需要再换饵。她在湖上消磨时间,看着满湖的花和叶,心里很宁静,暂时可以忘了那些不高兴的事儿。
  螃蟹很傻,不带脑子,逮着吃的就不顾安危,大口啃咬。出了水放在桶口上,抖都抖不下来,得用力拽。婉婉刚拽下来一个,小酉一路小跑到了跟前,托着一封信往上呈敬:“老爷爷八成儿又想您啦。”
  还是皇妹亲启,婉婉拆了信看,首先奉上诗一首,文采飞扬,毫无雕琢之感,是皇上最近炼丹的心得。接下来说自己多么想念妹妹,妹妹离京千里之遥,不知现在身体好不好。过两天就是母亲的忌日了,往年兄妹两个一同拜祭,今年只有哥哥一人,倍觉孤寂。要是妹妹愿意,回京来小住一段时间,也好叙兄妹之谊。哥哥最近找到了第二春,猛不丁品出了爱情的滋味儿,以至于十分想立那人为后,又恐妹妹不高兴,想听听妹妹的主意。再往下看,终于扭扭捏捏地写明白了,那个令他如沐春风的人不是别人,是音楼原来的婢女,后来经太后指婚,嫁给了肖铎的彤云。
  婉婉吓出一身汗来,愣了半天,气得把信掷进了水里。
  真是愈发荒唐了,她知道他有喜欢小媳妇的毛病,以前恋上音楼还好些,毕竟她空占个位分,就是用来殉葬的。现在又看上了彤云,人家名义上是太监的家眷,肖铎替他征战琉球,他在后方挖人墙角,这名声传出去,那还得了?
  她直匀气儿,脸色都变了,小酉看看水里的信,墨迹氤氲开,在桃花笺上漂浮起了乌云。
  “主子怎么了?皇上又干出格的事儿了?”
  她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,“他这回,又喜欢上彤云了。”
  小酉吐吐舌头,“给肖掌印当对食的彤云?怹怎么老爱抢肖掌印的女人呢,一回不够还两回?”忽然突发奇想,“其实皇上喜欢的是肖掌印吧?要不怎么老和他对着干呢,就想让他注意怹。”
  这一句把婉婉的眼泪逼了回去,笑着啐她:“满嘴胡诌,让他们听见,看不拔了你的舌头!”言罢叹气,“怎么好呢,我这哥哥真叫人搓火儿。他要是安心当个闲散王爷,一辈子应当过得有滋有味儿的……我这里为他着急上火,他那里整天琢磨这个,还问我的意思,叫我说什么好?”
  结果螃蟹也不钓了,伤心地回到书房里,研了墨给他回信,说自己也甚为想念皇兄,恭请皇兄万福金安。要册立彤云做皇后,这事儿万万不能议。卑下之身,怎堪隆正位之仪。况且她有人家儿,不是外头无主的女人,言官们死谏起来,会上太庙里哭列祖列宗去的。皇兄且稍待,可以重新采选,挑出个诗礼人家的好姑娘册封皇后。精神上有了默契,将来好和皇兄吟诗酬唱,岂不快哉?
  书信送出去了,到底能不能劝住,暂时还不知道。她了解他的脾气,一旦对什么事上了心,今天办不成,明天也得办成。有时候她难免灰心,自己操够了心有什么用,掌权的不问事,她就是把自己碾成粉,也救不了这泱泱天下。
  好在良时和他不同,先不论那些兵马,作为丈夫,他至少是一心一意的。
  一个人对你是不是真的有情,可以感觉出来。外头诱惑那么多,她也使心眼儿。他官场上应酬不断,秦淮河是什么地方?莺歌燕舞,纸醉金迷之地。那条蜿蜒的河流里,不知沉淀了多少胭脂水粉,华灯初上时画舫四面张灯结彩,酒色乱人眼,那些急于从良的美人们可不管那许多,与人做外室,也好过迎来送往,出卖色相。她派了人暗中盯着他,人品好不好,风月场上见真章。结果番子的答复没有让她失望,据说饮酒的时候确实有人陪着,不过那是点缀,无伤大雅。官员们几倍黄汤下肚,放浪形骸没了人模样,王爷替他们付了夜宿的钱,就自己回府来了。后面的事她知道,他回到她房里,安安稳稳睡在她身旁。夜里她渴了,他给她倒水。她蹬被子,他会替她盖上。这样周到的侍寝,比宫女子上夜可强多了。
  她一脑门子官司,决定上府门上等他。远远见一顶轿子从巷口过来,停下后长随上去打帘,他下轿时面色不佳,一面怨怪轿子不稳,一面气哼哼进了门。
  他一发火,她就有点怕,觉得自己像澜舟似的,还是十分畏惧他。挨在门边上犹豫要不要迎上去,他忽然看见她了,眉眼顿转温和,疾步赶了过来。
  “怎么在这里?”他抓住她的手,语气里难掩惊喜。
  她说:“我今儿不高兴,想早点见到你。你也不高兴吗?”
  他很坦然,“先前是的,现在已经忘了。”又问她为什么不高兴,她犹豫了下,最后说想吃豆干和鸭舌汤。
  他很爽快,摘下帽子扔给荣宝,向北指了指道:“火瓦巷什么都有,你爱吃什么,我带你去。”
  自上次怀宁之行后,她就没有再出过府,太妃说外头不安全,要出去得等良时在,结果他一直很忙,她只好自己跑到湖边钓螃蟹,打发时间。今天可算凑巧了,他要带她出去,叫她很高兴。她欢喜的时候也是抿着唇笑,但那融融的温情从眼角流淌出来,非常甜美好看。
  南北的文化有差异,北京人习惯管窄长的街道叫胡同,南京人则习惯叫巷。火瓦巷不及北京的鲜花深处胡同好听,但小吃却是一绝。豆干其实应该叫臭豆腐,奇怪味道那么难闻,但是吃上去却很香。还有鸭舌汤,小酉曾经买过一回,她尝了,觉得这味道就是上辈子记忆里的味道,一吃终身不忘。
  两个人找个角落坐下,吃东西都是专心致志。因为天热出了汗,他一手打扇子,默默在她背后扇风。她吃饱了,打了个嗝,一下飞红了脸。很快他也打个嗝,对她笑笑,表示谁都一样。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